自贡市委专题研究川南一体化战略 推动与宜宾内江协同发展新举措
在四川省“五区共兴”战略的宏观布局下,自贡市委近期专题研究川南一体化战略,聚焦与宜宾、内江等城市的协同发展新路径。这一举措不仅是落实省委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行动,更是破解川南经济区内部资源分散、产业同质化难题的破局之策。从政策设计到实践落地,自贡正通过制度创新与跨域合作,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。
战略定位:自贡在川南一体化中的枢纽角色

作为川南经济区的核心成员,自贡明确提出“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枢纽、打造全省第二增长极”的目标定位。这一战略构想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建立在“融圈强极、工业强市、文旅兴市、城乡融合”四大战略支撑之上。例如,通过凤鸣通用机场与重庆永川共建西南物流联盟,自贡已初步构建起连接川南与渝西的“空中走廊”,将区域协同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。这种枢纽功能的强化,如同为川南城市群安装了一个高效运转的“变速器”,既能承接成都平原经济圈的辐射,又能带动攀西—川南资源通道的联动。

产业协同: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
在产业布局方面,自贡与宜宾、内江正探索建立“互补型”分工体系。以自贡的传统工业优势为基点,结合宜宾的白酒、能源产业和内江的机械制造资源,三市计划共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。这种合作模式类似于拼装乐高积木——自贡的盐卤化工与宜宾的锂电材料可组合成新能源产业链,而内江的汽配产能则为三地装备制造业提供标准化模块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贡市“十四五”规划中特别强调“特色发展”原则,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资源内耗,这与省委“五区共兴”强调的差异化发展理念高度契合。

制度创新:打破行政壁垒的破冰实验
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难点在于行政分割。自贡与内江率先在卫生健康领域试点“同城化”改革,两市卫健委通过互访研商,推动医疗资源互通互认,这种“医疗社保卡一卡通”的尝试,为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了样板。在更高层面,自贡市委正在研究的协同发展新举措,可能包含跨市域财税分享机制、联合招商政策工具包等制度设计。这些创新如同为区域合作铺设“隐形高铁轨道”,虽不直观可见,却能大幅降低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成本。

生态共治:环境联保的联防联控 ***
川南四市生态环境部门已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,针对沱江流域污染治理、大气联防联控等议题展开联合行动。自贡在参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时,特别注重将环境容量转化为发展资源。例如,通过碳排放权跨区域交易,可将宜宾的水电清洁能源指标与自贡的工业减排需求挂钩,形成“环保—经济”双赢的绿色协同模式。这种生态协同如同为区域发展安装了“空气净化器”,既守住环境底线,又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。

未来展望:从地理相邻到发展相融

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,自贡在川南一体化中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。下一步,自贡市委或将重点攻关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、文旅品牌共建等议题。通过打造“1小时通勤圈”“产业创新走廊”等具体载体,推动区域合作从 *** 主导转向市场驱动。正如自贡市委常委肖冰东所言,川南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“五指并拢成拳”的聚合效应,使各城市在保持特色的同时,形成超越简单相加的整体竞争力。

这场始于政策研究的区域协同实践,正在改写川南经济区的发展逻辑。从产业图谱的重构到治理体系的升级,自贡与兄弟城市的合作探索,不仅为四川省域协调发展提供案例参考,更可能成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