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:创新模式助力贫困户年入10万

自贡新闻网 阅读:20 2025-08-24 02:10:27 评论:0
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:创新模式助力贫困户年入10万
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,各地纷纷探索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在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,一个名为“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”的创新项目应运而生,它不仅实现了水上发电、水下养鱼的双重效益,还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,让贫困群众年入10万不再是梦想。

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位于自贡市沿滩区,占地面积约1000亩。该项目以光伏发电为基础,在水面上建设光伏板,利用太阳能发电,同时在水下养殖鱼类,实现“渔光互补”的生态循环模式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,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。

在产业园内,光伏板整齐排列,犹如一片片蓝色的海洋。光伏板下,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,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据产业园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,实现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有机结合。光伏板产生的电力可以直接供应给当地居民和工厂,剩余的电力则通过国家电网输送,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。

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的建设,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、就业扶贫、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,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。其中,贫困户承包光伏板下养鱼,年收入可达10万元。

“以前我们这里土地资源有限,收入来源单一,生活比较困难。现在有了这个产业园,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,还能通过承包养鱼增加收入,真是太好了!”一位贫困户激动地说。

为了帮助贫困户掌握养殖技术,产业园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,邀请专家现场指导。贫困户们通过学习,不仅提高了养殖水平,还增强了自主创业的信心。

此外,产业园还与当地政府、企业合作,共同推动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产业链延伸。例如,与渔业企业合作,将养殖的鱼类加工成高品质的鱼产品,提高产品附加值;与光伏企业合作,提高光伏发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。

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的成功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和扶贫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,还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

展望未来,沿滩渔光互补产业园将继续扩大规模,提高技术水平,为更多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,助力他们早日脱贫致富。同时,该项目也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和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,为实现绿色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

推荐文章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自贡新闻网